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正文
中心师生论文入选第十三届社会理论工作坊
2024年09月24日    编辑:    浏览量: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第十三届社会理论工作坊在上海大学召开。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旻,博士生王艺霏和王子豪共同撰写的论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贫困脆弱群体的“幸福庇护”: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入选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社会》编辑部、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编辑部主办,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巴黎索邦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大量投稿,经过论坛组委会的筛选,共计67篇论文入选此次论坛。

此次论坛共设置现代性与社会转型、政府行为与社会组织等11个分会场,在“当代经验的实证分析”分会场中,王艺霏对论文进行了汇报,首先介绍了来源和研究动机,指出健康是讨论人类福祉问题的起点,从社会幸福感知的角度来评估医疗保险政策能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诉求,尤其是缓解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升贫困脆弱群体生活质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覆盖超13.4亿人口,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是世界覆盖范围最广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在此背景下,文章运用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方法检验,综合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参与同居民幸福感之间的逻辑框架,分析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否提高居民幸福感,尤其关注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对于贫困脆弱群体的突出作用,并从主客观角度解释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贫困脆弱群体的“幸福庇护”的因果机制,为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对救助作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解释,并提供了因果性证据。华东理工大学侯利文副研究员和江西财经大学何蛟龙老师对于论文内容做出了详细点评,并针对理论贡献、文献梳理等角度给出了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在会议讨论的过程中展现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学方法碰撞的重要价值。



此外,王艺霏作为评议人,对复旦大学的施颖婕老师报告的论文《依何而育?——不确定性视角下的家庭资产与青年生育意愿》,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刘河庆副研究员报告的论文《机器制造知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时代的知识生产》进行了评议。

社会理论工作坊以社会理论为主题又不局限于社会理论,注重延伸社会理论研究的历史取向、经验取向与中国取向,注重理论、历史和田野研究之间的深度对话,为高校社会学科的学者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助力拓展研究思路,激发学术灵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本次参会展现了中心跨学科进行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和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特点,在研究过程中,突破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既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哲学方法协同起来研究自然与实践状态下的财政学研究对象,又吸收了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新时代财政学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注入新力量。


撰稿:王艺霏、王子豪

审核:姚东旻

责编:姚广